王維山中的詩歌鑒賞

王維的山水詩大都寫於後期,與前人比較,他擴大瞭這類詩的內容,增添瞭它的藝術風采,使山水詩的成就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下面是學習啦小編帶來王維山中的詩歌鑒賞的內容,歡迎閱讀!
《山中》原文: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山中》譯文:
荊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瞭白色的石頭,天氣慢慢地變涼瞭,枝頭的紅葉漸漸稀少。
彎曲的山路上原來沒有下雨,可這濃濃的青松翠柏中煙霧迷蒙,水氣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濕瞭行人
《山中》註釋:
荊溪:即長水,又稱荊谷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北,西北流,經長安縣東南入灞水。參見《水經註·渭水》《長安志》卷一六。
元:原,本來。
空翠:指山間嵐氣。
《山中》賞析:
這首小以詩人山行時所見所感,描繪瞭初冬時節的山中景色。
首句寫山中溪水。荊溪,本名長水,又稱滻水,源出陜西藍田縣西南秦嶺山中,北流至長安東北入灞水。這裡寫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遊一段。山路往往傍著溪流,山行時很容易首先註意到蜿蜒曲折、似乎與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淺,山溪變成涓涓細流,露出磷磷白石,顯得特別清淺可愛。由於抓住瞭冬寒時山溪的主要特征,讀者不但可以想見它清澄瑩澈的顏色,蜿蜒穿行的形狀,甚至仿佛可以聽到它潺潺流淌的聲音。
次句寫山中紅葉。絢爛的霜葉紅樹,本是秋山的特點。入冬天寒,紅葉變得稀少瞭;這原是不大引人註目的景色。但對王維這樣一位對大自然的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詩人兼畫傢來說,在一片濃翠的山色背景上(這從下兩句可以看出),這裡那裡點綴著的幾片紅葉,有時反倒更為顯眼。它們或許會引起詩人對剛剛逝去的絢爛秋色的遐想呢。所以,這裡的“紅葉稀”,並不給人以蕭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對美好事物的珍重和流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