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 送杜十四之江南
《送杜十四之江南》是唐代詩人孟浩然創作的一首七絕。現在請欣賞學習啦小編帶來的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原文:
荊吳相接水為鄉,君去春江正淼茫。(淼茫 同:渺)
日暮征帆何處泊,天涯一望斷人腸。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譯文:
荊州和吳郡是接壤的水鄉,你離去的時候春天的江水正渺渺茫茫。太陽將要落山,遠行的小船將要停泊在什麼地方?抬眼向天的盡頭望去,真讓人肝腸寸斷憂傷至極。
孟浩然《送杜十四之江南》鑒賞:
詩題一作“送杜晃進士之東吳”。唐時所謂“進士”,實後世所謂舉子(舉進士)。得第者則稱“前進士”。看來,杜晃此去江南,是落魄的。
詩開篇就是“荊吳相接水為鄉”(“荊”指荊襄一帶,“吳“指東吳),既未點題意,也不言別情,全是送者對行人一種寬解安慰的語氣。“荊吳相接”,恰似說“天涯若比鄰”,“誰道滄江吳楚分”。說兩地,實際已暗關送別之事。但先作寬慰,超乎送別詩常法,卻別具生活情味:落魄遠遊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與鼓勵的。這裡就有勸杜晃放開眼量的意思。長江中下遊地區,素稱水鄉。不說“水鄉”而說“水為鄉”,意味雋永:以水為鄉的荊吳人對飄泊生活習以為常,不以暫離為憾事。這樣說來雖含“扁舟暫來去”意,卻又不著一字,造語洗煉、含蓄。此句初讀似信口而出的常語,細咀其味無窮。若作“荊吳相接為水鄉”,則詩味頓時“死於句下”。
“君去春江正渺茫”。此承“水為鄉”說到正題上來,話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渺茫”是眼前景,寫來幾乎不用費心思。但這尋常之事與尋常之景聯系在一起,又產生一種味外之味。春江渺茫,正好行船。這是喜“君去”得航行之便呢,是恨“君去”太疾呢,景中有情在,讓讀者自去體味。這就是“素處以默,妙機其微”(司空圖《詩品·沖淡》)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