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詩被稱為什麼
![](/article_img/36-160zz92u9.jpg)
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不僅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強烈的政治傾向,而且充溢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惜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杜甫的詩被稱為什麼,希望大傢喜歡。
杜甫的詩被稱為什麼?
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
古代文學論述題之杜甫詩為什麼被稱作詩史?
杜甫是我國文學史上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不僅具有豐富的社會內容,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強烈的政治傾向,而且充溢著熱愛祖國、熱愛人民、不惜自我犧牲的崇高精神。因之自唐以來,他的詩就被公認為“詩史”。
杜甫給後人留下瞭一千四百多首詩,涉及到唐代由盛轉衰的社會生活的各個角落,特別是安史之亂前後的作品,如“三吏”“三別”《麗人行》《兵車行》《北征》《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等將個人情感與重大歷史事件聯系起來。比如在《兵車行》中,揭露瞭最高統治階級的腐朽、反對窮兵黷武的開邊政策、為被壓迫被剝削的人民呼籲。開篇以人哭領起,寫征夫與親人離別的悲楚之狀;末瞭“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以鬼哭作結,暗示征夫淒涼的結局。天寶後期,社會衰敗,形成“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的反常社會心理。這種蕭條與反常心理,固然是“武皇開邊意未已”的窮兵黷武的反常政策造成的, 其根源卻是唐玄宗的昏庸所造成瞭整個政治的黑暗與腐敗。杜甫的詩,主要不是提供瞭史的事實,而是提供瞭比史實更為生動具體、也能揭示社會本質的生活畫面;在 這些生動的畫面中,既具有深刻的思想,又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將寫史實的傾向推向瞭藝術的巔峰。
唐代孟棨《本事詩》中第一次使用“詩史”一詞來概括杜甫詩歌思想內容特點,但主要是著眼於“記事之詳”這一方面。宋人又從不同角度對“詩史”這一概念進行闡述。他們往往忽視瞭詩歌的藝術特征,但都註意到瞭杜詩與重大歷史事件相關的這一特征。杜甫以其廣闊的思想內容和實錄手法,為我們提供唐代歷史真實的畫面,又不同於歷史的實錄,他以獨到的筆觸補充瞭歷史的不足,自有獨到的廣度和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