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中學生雜文

新世紀以來,雜文日益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雜文在文體形式上的多、新、奇是以往任何時候都無法比擬的。這也是它為什麼能打動中學生的原因。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感動中學生雜文,希望大傢喜歡。
感動中學生雜文篇1:環境問題
我生在北京城裡。小時候,我爬到院裡的高樓頂上——這座樓在西單——四下眺望,經常能看到頤和園的佛香閣。西單離頤和園起碼有二十裡地。幾年前,我住在北大暢春園,離頤和園隻有數裡之遙,從窗戶裡看佛香閣,十次倒有八次看不見。北京的空氣老是迷迷糊糊的,有點迷眼,又有點嗆嗓子,我小時候不是這樣。我已經長大瞭,變成瞭一條車軸漢子—這是指襯衣領子像車軸而言。在北京城裡住,幾乎每天都要換襯衣,在國外時,一件襯衣可以穿好幾天。世界上有很多以污染聞名的城市:米蘭、洛杉磯、倫敦等等,我都去過,隻有墨西哥城例外。就我所見,北京城的情況在這些城市裡也是壞的。
但我對北京環境改善充滿瞭信心。這是因為一座現代大都市,有能力很快改善環境,北京是首都,自然會首先改善。不信你到歐美的大城市看看,就會發現有些舊石頭房子像瓦窯裡面二樣黑,而新的石頭房子則像雪一樣白。找個當地人問問,他們會說:老房子的黑是煤煙熏的。現在沒有煤煙,石頭墻就不會變黑瞭。我在美國的匹茲堡留過學,那裡是美國的鋼鐵城市,以污染著稱。據當地人說,大約三十年前,當地人出門訪友時,要穿一件襯衣,帶一件襯衣。身上穿的那件在路上就臟瞭,到瞭朋友傢裡再把帶的那件換上。現在的情況是:那裡的空氣很幹凈。現代大城市有辦法解決環境問題:有財力,也有這種技術。到瞭非解決不可時,自然就會解決。在這一天到來之前,我們可以戴風鏡、戴口罩來解決空氣不好的問題。
我現在住的地方在城鄉結合部,出門不遠,就不歸辦事處管,而是鄉政府的地面。我傢樓下是個農貿市場,成天來往著一些砰砰亂響的東西:手扶拖拉機、小四輪、農用汽車等等。這些交通工具有一個共同點:全裝著吼聲震天、黑煙滾滾的柴油機。因為有這種機器,我認為城市近郊、小城鎮等地環境問題更嚴重。人傢總說城市裡噪音嚴重,但你若到郊區的公路邊坐上一天,回來大概已經半聾瞭。縣城的城關大多也吵得要命,上那裡逛逛,回來時鼻孔裡準是黑的。據報道,我國的農用汽車產值超過瞭正莊汽車。叫做農用車,其實它們凈往城市和郊區跑。這類地方人煙稠密,和市中心差不瞭很多。這裡的人既有鼻子,又有耳朵,因此造這種車時,工藝也宜考究些,要把環境因素考慮在內才好,否則是用不瞭幾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