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雜文欣賞

在我國,雜文的傳統源遠流長,特別是“五四”以後,雜文經過魯迅的倡導和身體力行,被公認是一種克敵制勝的有力武器。關於歷史的雜文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歷史雜文欣賞篇,希望大傢喜歡。
歷史雜文欣賞篇1:歷史人物——漢武帝
漢武帝劉徹(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3月29日),中國古代偉大的政治傢、戰略傢、漢民族的傑出君主。漢族人。幼名劉彘,是漢朝的第五代皇帝。漢武帝是漢景帝劉啟的第十個兒子、漢文帝劉恒的孫子、漢高祖劉邦的曾孫,其母是皇後王娡。7歲時被冊立為太子,16歲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瞭漢朝最輝煌的功業之一。
漢武帝創造瞭六個“第一”。
第一個用儒傢學說統一思想的皇帝
漢武帝在位期間聽取董仲舒的建議,“罷黜百傢,獨尊儒術”大興儒學教育。儒傢思想在古代中國的統治地位從此確立。它獨霸中國二千餘年。
我認為,在某些方面來看,“罷黜百傢,獨尊儒術”在當時漢武帝那個時期是一種對政治,對統治極為有利的做法。
當時在那個年代是百傢爭鳴的時期,人人都各有一套理論,人人都認為自己是對的。這種主張自傢反對別的傢的觀念在封建時期的是引起對立與矛盾根源。對統治者在政治上極為不利!所以當時隻有“罷黜百傢,獨尊儒術”才是對國內最有利的唯一做法!
第一個興辦太學培養人才的皇帝
太學是中國古代的大學。漢代太學是中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第一個政府創辦的、正規的高等學府,自漢武設立,歷兩千餘年而不絕,是中國教育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漢武帝時,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長安設太學。太學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設五經博士專門講授儒傢經典《詩》、《書》、《禮》、《易》、《春秋》。學生稱為“博士弟子”或“太學弟子”。太學初建時為5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賦役的特權。“博士弟子入選”,內由太常負責選擇,外由郡國察舉。武帝還下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太學和郡國學主要是培養統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傳播文化方面,也起瞭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