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年選推薦

精選的年代雜文有哪些呢?有哪些值得推薦的呢?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雜文年選推薦篇,希望大傢喜歡。
雜文年選推薦篇1:不爭則寧
古往今來,大凡有德行的人,都懂的退讓不爭。孔子曰:“君子矜而不爭”;老子《道德經》曰:“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晚清名臣張之洞對“不爭”的闡釋,更是通俗明瞭,具體實在,曾說過一段非常有名的格言:“一不與俗人爭利,二不與文人爭名,三不與無謂之人爭閑氣”。這“三不爭”,不僅教會人們“不爭”的技巧,也凸顯瞭一個人的超凡智慧和脫俗境界。
我乃一介佈衣草民,年少時難免“爭強好勝”,也曾因生計而仰慕名利。隨年齡閱歷的增長,也因稟性、職卑等緣由,逐漸將“爭”字淡出瞭,柔弱、隱忍占據瞭性格的主導。現實中的柔弱不爭,有時候總少不瞭委屈和失之,但幾十年過來瞭,並沒有感到比那些“愛爭”的人矮多少、差多少,反而過得安然舒坦,少瞭些煩惱,多瞭些寧靜!
不爭為瞭幹事。老子的“為而不爭”,說到底就是一切順其自然,不能破壞自然的法則和規律。從個人層面講,人人都做自己應該做的的事,人人都要有作為,但又不刻意地去爭什麼。這樣,就會秩序安然、社會和諧,就有瞭幹事創業的氛圍和精力。鄧小平有句“不爭論”的名言,那是從宏觀上講改革開放,論經濟發展,使中國的改革不斷向前推進有瞭重要保證。事實上就一個人來看也是如此,過多的爭論容易把事情搞復雜瞭,更把時間爭掉瞭,什麼也幹不成。事實就是如此,很多事情與其爭論不休,不如靜下來多讀幾本書,不如低下來多幹點傢務,也不妨閉目養神,當然把爭論的精力用來幹好該幹的事情上那是最好瞭。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做一些必須做的或者自己覺得有意義的事,不要把時間耗在爭名奪利上,更不要浪費在“就爭這口氣”上,要學會或者忍得“把這口氣咽下去、排出來”,因為氣都是爭來的,不爭就沒氣,隻有沒氣才會專心做事,也隻有沒氣才會實現自己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