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評論作品

愛評論是雜文的特色,也是雜文的魅力。關於雜文的好的評論作品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雜文評論作品篇,希望大傢喜歡。
雜文評論作品篇1:心態先於行動
哲人說,”習慣的力量是可怕的。”的確如此。拿學習來說,好的習慣主要看你是不是重視課堂學習,有沒有先預習後聽課,先復習後作業,有沒有獨立完成作業,有沒有經常復習和總結。所有這些問題是一個學生學習成長的必然軌跡,經常能這樣做的話,不僅能吸收到知識的精華,提高學習能力,而且有助於培養穩定的氣質,形成好的習慣,對於今後的發展大有裨益。反其道,要麼沉溺於玩具,要麼沉浸於電視動畫片等不能自拔。這種心態下生成的氣質必然是不務正道,不修正業的不良習慣。這樣的習慣一旦建立,就很難改正,很難打破。這可以從許多孩子的成長中找到例子。事實上,學困生的形成固然有多重因素,但基本的方面看,主要忽略瞭以上修養,久而久之,養成瞭不好的毛病,雖然傢長盡瞭心,由於沒有抓住實質問題,結果事與願違。
不良的習慣起源於不良的心態。認為,學不學一個樣,看不到知識的重要性。對人生的認識觀建立在社會現象的表面上,滿足於現狀。其實,學習的目的並不在於達到什麼樣的境界,而是為瞭終身發展,為瞭更好地生存。發展是永恒的主題。知識是人類在自然中獲取的經驗,來之不易。個人的能力在自然界中微不足道,知識則能幫助人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人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更好地生存。一切外在條件都會退居次要地位,而本身的能力則是主導因素。
學習知識,就是獲得經驗,少走彎路。學習是內因,是變化本身,教學則是條件,是外因。教學相長,是快速成長之路。
作為學習者要自動其心,自奮其力。學知識是自己的需要,不能看作負擔。應該多動腦筋,勤動腦筋。”業精於勤,而荒於嬉。”
要改變不良習慣,首先要端正心態,要對自己充滿信心。歷史上,像呂蒙、蘇洵等名傢都是在人生戰場上發現知識的重要性後,開始學習的,而且取得瞭驚人的成就。
總之,心態先於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