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文原創投稿

雜文這一具有諷刺露、批判、特色,帶有濃鬱的知識分子氣質的報刊文體自然成為知識分子獨立發聲的利器。關於雜文原創投稿有哪些呢?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雜文原創投稿篇,希望大傢喜歡。
雜文原創投稿篇1:人性與教化
一個時期以來馬路上的車似乎溫順些,尤其是在攝像頭下的停車線前,它更變得守規矩瞭。難道是這些司機一夜間都變成瞭謙謙君子嗎?非也!是那小小的攝像頭鎮住瞭他們。原來,壓線是要扣分和罰款的!由此我想到瞭人性,想到瞭教化。
一天,我與朋友正在公園裡散步,忽然,一個不大的人影在前面的樹影裡竄來竄去,接著就聽到瞭啪啪地玻璃破碎聲,趕過去一看,卻是一個十歲左右的孩子正在那裡起勁的用磚頭砸著射光燈,待我與朋友上前喝止時,他那張臉上現出的並不是愧疚而是十分的不屑。子曰;“子不孝父之過”。其子如此其父又該如何,是傢教缺失還是其父就如此,如果是,那社會的責任何在?
小孩子如此尚待教化,若老大的成年人做出不雅之舉又該做何解釋?那是一個風輕日暖的下午,沿江而建的公園裡一些人正在石桌旁打撲克。這時,一個人從座位上站起,走不瞭幾步就開始溲溺。這讓我大惑,此人為什麼不到就在附近的側所裡去,而廁所則正為方便遊人而建。人是要有有廉恥之心的,而對這些不能自我約束的人,社會該怎麼辦?
如果說上面幾件事還停留在人性的素質層面,那麼,下面的事情豈不是對法制的挑戰。一天,遠遠地,見許多平房前又都蓋起或接起一些十分奇怪的新房,說其奇怪就在於:這些新房距老房都極近且最大化到碼邊碼沿。顯然這房是蓋得另有目的。原來,是這些房子的主人聽到瞭拆遷改造的消息,所以才造房以求額外之利。由此我想到各地征地拆遷問題的紛擾,其具體原由固然復雜,但僅就人性看,豈不應瞭人心不足蛇吞象那句話嗎,豈可不加以約束。
問題還不止於此,還有更加禍及子孫的人性悲劇在上演。其一,去年九月,早市上忽然出現瞭大量俗稱圓棗子的野生的獼猴桃,這是一種隻生於東北山區的藤科野果,這種野果每年都有可今年卻特多。是收山吧,我想。於是,在不絕於耳的叫賣聲中我也買上一些嘗鮮。今年九月,上市的圓棗子卻少見蹤影。一問原因,知情者言道;“你知道去年圓棗子咋采的?是放樹啊!”原來,去年圓棗之所以多,是放樹采摘的結果!其二是用電網打魚。這兩年每當松花江春秋水小之際,魚身上就沒有瞭網掛過的痕跡且大小魚都有!知情者說這些魚都是電網打的。何以有此貽害子孫的劣行?當是社會的責任,是法制氛圍沒有形成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