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雜文推薦
最近有哪些好的雜文呢?又有哪些值得推薦呢?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傢整理的中國雜文推薦篇,希望大傢喜歡。
中國雜文推薦篇1:紅薯
那是很多年前的事瞭。黃昏時分,我的母親到東大嶺山下的田裡摘取新鮮的紅薯,充當晚餐。
爛泥路上,幾個戴笠荷鋤的農人,牽著壯碩的蒙古馬,蹣跚而歸,母親和他們一一親切地打招呼。簡短對話的餘音,回蕩在清寂安靜的暮空裡,顯得格外溫馨。
來到田裡,母親利落地刨開大把泥土露出濕濕紅薯,然後就磕磕土把它放在籃子裡。回到傢裡母親把紅薯洗好瞭,隨意把一個紅薯交到我手裡,臉上帶著滿足的神采說:“你看媽挖的,看著就甜!煮一煮特別好吃。”
我從母親那隻佈滿皺紋的手中接過紅薯,心裡忽然百感交集。那是和生活奮鬥過的一雙手,是握過鋤頭、拔過草、施過肥、也收獲過的一雙手。院落中碧葉離離、果實累累的景象正是這雙手創造的。
晚餐桌上,母親一如往日,嘮嗑傢常。幾樣清淡的菜肴,在她看來,竟是如此芳鮮適口一一蛋,是方才從雞窩裡撿拾起來的:豇豆,是老鄰居特地送來請她嘗鮮的;紫茄是暮春下的籽,近日收獲的;而紅薯則是田裡剛挖回來的。這裡隻有鄉野之間淳樸的人情和自給自足,隨遇而安的生活趣味而已。
那是一個拮據的年代,小縣城裡的每一個人,都曾吃過相當多的苦,三餐不繼談不上,過年才有肉腥味是常有的現象。因此每逢紅薯收獲的季節,母親從田裡挖出那種埋在地下的果實後,便如獲互室般地刨去皮,再細切成片,遍撒在屋前曬上,任由烈日收幹水份,直到甘薯片成為潔白酥脆的幹糧,這才一一收拾貯存起來。生火煮飯的時候,就在鍋裡放上紅薯片,熬成稀粥,以度過每一個刮見米缸缸底的日子。
東大嶺山下那塊肥美的土地裡,母親曾挖過花生,馬鈴薯,和蔬菜。然而果園也好,蔬圃也好,無論哪一個時期,母親似乎總不忘挖植那匍匐在地,生命力極強的紅薯。
生活如此艱辛,但日子在省吃儉用、不怨不尤之中,也自有一份心安理得的踏實感存在,並且由於對未來的遠景抱著一份虔誠美好的信念,因此所有的清貧困苦,也並不能削減什麼,剝奪什麼,倒反而在極有限的物質環境裡,開始對食物存有一種敬謹之心,覺得溫飽平安是莫大的幸福,來自大地的每一樣東西,都可貴而值得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