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詩詞《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文章分類:古詩典藏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是宋代文學傢蘇軾的詞作。此詞寫作者在鄉間的所遇所感,詞意趣盎然地表現瞭淳厚的鄉村風味。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
作者:蘇軾
簌簌衣巾落棗花,村南村北響繅車,牛衣古柳賣黃瓜。
酒困路長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門試問野人傢。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意思:
棗花紛紛落在衣襟上。村南村北響起車繅絲的聲音,古老的柳樹底下有一個穿牛衣的農民在叫賣黃瓜。
路途遙遠,酒意上心頭,昏昏然隻想小憩一番。艷陽高照,無奈口渴難忍,想隨便去哪找點水喝。於是敲開一傢村民的屋門,問:可否給碗茶?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註釋:
徐門:即徐州。
謝雨:雨後謝神。
簌簌:花落貌,一作“蔌蔌”,音義皆同。
繅車:紡車。繅,一作“繰”,把蠶繭浸在熱水裡,抽出蠶絲。
牛衣:蓑衣之類。這裡泛指用粗麻織成的衣服。《漢書.食貨志》有“貧民常衣牛馬之衣”的話。
漫思茶:想隨便去哪兒找點茶喝。漫,隨意,一作“謾”。
《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寫作背景:
這首詞是蘇軾43歲在徐州(今屬江蘇)任太守時所作。公元1078年(北宋元豐元年)春天,徐州發生瞭嚴重旱災,作為地方官的蘇軾曾率眾到城東二十裡的石潭求雨。得雨後,他又與百姓同赴石潭謝雨。蘇軾在赴徐門石潭謝雨路上寫成組詞《浣溪沙》,題為“徐門石潭謝雨道上作五首”,皆寫初夏農村景色,此為其中第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