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遣悲懷·其三
文章分類:古詩典藏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元稹的元配妻子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於公元802年(唐德宗貞元十八年)和元稹結婚,當時她二十歲,元稹二十五歲。婚後生活比較貧困,但韋叢很賢惠,毫無怨言,夫妻感情很好。
遣悲懷三首·其三
朝代:唐代 作者: 元稹
閑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
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嶽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
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譯文
閑坐時我常常悲悼你,也常常自悲;
縱使人生能活百年,仍然恰如一寐。
鄧攸終身無子,難道不是命運安排?
潘嶽悼詩寫得再好,也是心機枉費!
即使死後合葬,地府冥冥有何指望;
要想來世再結良緣,更是虛妄難期。
我隻有終夜睜著雙眼,長遠懷念你;
以報答你終身清苦,從未喜笑開眉!
註解
1、鄧攸句:晉鄧攸,字伯道,官河東太守,戰亂中舍子保侄,後終無子,時人乃有“天道無知,使伯道無兒”之語。尋知命:即將到知命之年。作者於五十歲時,始由繼室裴氏生一子,名道護。尋:隨即。知命,指五十歲。
2、潘嶽句:晉潘嶽,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詩三首,為世傳誦。猶費辭:意謂潘嶽即使寫瞭那麼悲痛的詩,對死者也等於白說。實是說自己。
3、同穴句:意謂死後縱合葬一處,但洞穴?冥,也難望哀情相通。同穴:指夫妻合葬。
賞析
首句“閑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啟下。以“悲君”總括上兩首,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瞭人壽的有限。人生百年,也沒有多長時間。詩中引用瞭鄧攸、潘嶽兩個典故。鄧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