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寫雨的古詩賞析
詩人在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監察禦史的時候,大唐王朝已經“日薄西山、氣息奄奄”瞭。一個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陽古城樓觀賞風景,見太陽西沉,烏雲滾來,涼風陣陣……詩人的憂愁思鄉之情和吊古傷今之感襲上心頭,交織在一起,於是即興寫下瞭這首(一題作“咸陽城東樓”)意蘊別致、格調俊麗的七律。
《咸陽城東樓》
一上高城萬裡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賞析
“一登上這高高的咸陽西樓,心中便湧起無邊的憂愁;眼前蒹葭蒼蒼、楊柳堆煙,就像雲水迷濛、沙洲萋萋的故鄉。磻溪之上暮雲漸起,慈福寺邊夕陽西落;驟起的涼風滿佈西樓,一場山雨眼看就要來瞭。鳥雀倉惶,逃入禁苑的綠叢;寒蟬悲鳴,躲在深宮的枯桐。羈旅於此的人,還是不要追問舊朝的往事吧!秦漢故址上,隻剩下渭水還像昔日一樣,不息東流……”
詩人首聯扣題,抒情寫景:“高城”,指咸陽城西樓,咸陽舊城在西安市西北,漢時稱長安,秦漢兩朝在此建都。隋朝時向東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師長安。咸陽舊城隔渭水與長安相望;“蒹葭”,即蘆荻(蒹,荻;葭,蘆),暗用《詩經蒹葭》的詩意,表思念心緒;“汀洲”,水邊之地為汀、水中之地為洲,這裡指代詩人在江南的故鄉。詩人一登上咸陽高高的城樓,向南望去,遠處煙籠蒹葭,霧罩楊柳,很像長江中的汀洲。詩人遊宦長安,遠離傢鄉,一旦登臨,思鄉之情湧上心頭。蒹葭楊柳,居然略類江南。萬裡之愁,正以鄉思為始:“一上”表明觸發詩人情感時間之短瞬,“萬裡”則極言愁思空間之迢遙廣大,一個“愁”字,奠定瞭全詩的基調。筆觸低沉,景致淒迷,觸景生情,蒼涼傷感的情懷落筆即出,意遠而勢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