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瀑佈的詩意
文章分類:古詩典藏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望廬山瀑佈》是唐代大詩人李白創作的詩,緊扣題目中的“望”字,以廬山的香爐峰入筆描寫廬山瀑佈之景。這兩首詩學習啦小編這裡為大傢整理瞭這首詩的詩意,希望大傢喜歡。
《望廬山瀑佈》
作者:李白【唐朝】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佈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廬山瀑佈》註釋:
廬山:我國名山之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陽湖盆地,九江市廬山區境內。
香爐:即香爐峰,在廬山西北,因形狀像香爐且山上籠罩煙雲而得名。
紫煙:指日光照射的雲霧水氣呈現出紫色的雲霧水氣。
川:河流,這裡指瀑佈。
三千尺:形容山高,這裡是誇張的說法,不是實指。
銀河:又稱天河。古人指銀河系構成的帶狀星群。
九天:古人認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層,此處指極高的天空。
遙看:從遠處看。
《望廬山瀑佈》意思:
太陽照射的香爐峰生起紫色煙霧,
遠遠看去瀑佈像匹白鏈掛在山前。
水流從三千尺的高處直瀉而下,
好像是璀璨的銀河水落自九天。
《望廬山瀑佈》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像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