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 有瞽
《有瞽》是《詩經》裡面《頌·周頌》中的一首古典詩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整理的詩經 有瞽,以供大傢閱讀。
詩經 有瞽原文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設業設虡,崇牙樹羽。應田縣鼓,鞉磬柷圉。既備乃奏,簫管備舉。喤喤厥聲,肅雍和鳴,先祖是聽。我客戾止,永觀厥成。
詩經 有瞽譯文
瞎子樂師人不少,共同奏樂在周廟。鐘鼓架子設置好,崇牙上面飾羽毛。小鼓大鼓與懸鼓,鞉磬柷圉排一道。已經齊備就演奏,還有笛子和排簫。聲音和諧又嘹亮,雍容閑雅好技巧,先祖神靈都聽到。我的貴賓光臨瞭,看完演奏稱奇妙。
詩經 有瞽賞析
在先秦時代的政治生活中,樂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而且往往與禮密切相關聯。《禮記·樂記》雲:“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和,故百物皆化;序,故群物皆別。樂由天作,禮由地制,過制則亂,過作則暴。明於天地,然後能興禮樂也。”《有瞽》是描寫作樂的篇章,《毛詩序》認為是“始作樂而合乎祖”,鄭箋以“王者治定制禮,功成作樂”釋之,正反映瞭禮樂並重的傳統觀念。
周代有選用先天性盲人擔任樂官的制度,據《周禮·春官·序官》記載,其中的演奏人員有“瞽矇,上瞽四十人,中瞽百人,下瞽百有六十人”,計三百人;另有“眡瞭三百人”,賈公彥疏說“眡瞭,目明者,以其扶工”,即是在樂隊中配備視力正常的人做盲人樂師的助手。可見,當時王室樂隊的規模相當龐大。《有瞽》描寫的正是王室樂隊演奏的壯觀場面。
“有瞽有瞽,在周之庭”,說明在宗廟上奏樂的主體是瞽;而“設業設虡”、安置樂器的則當是擔任瞽的輔佐的眡瞭。樂器則列舉瞭應、田、鞉、磬、柷、圉、簫管,與《周禮·春官》所載“瞽矇掌播鞀、柷、敔、塤、簫管、弦歌”基本相符,其中柷為起樂、圉(敔)為止樂之器,以首尾涵蓋,表示這次演奏動用瞭全套樂器而“八音克諧”(《尚書·舜典》),“喤喤厥聲,肅雝和鳴”,其音樂自然十分美妙。 更多《詩經》欣賞文章敬請關註“習古堂國學網”的詩經賞析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