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詠梅》古詩鑒賞
這首詞是陸遊在宋、金鬥爭中,力主抗戰,矢志不渝,但屢遭打擊,告老歸田後所作,是一首托物言志詞,借梅花寫自己孤寂境遇和堅貞節操,表明瞭一位愛國者身處逆境仍光明磊落的心跡。
卜算子·詠梅
朝代:宋代
作者:陸遊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隻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古詩鑒賞
鑒賞
這首《卜算子》以“詠梅”為題,詠物寓志,表達瞭自己孤高雅潔的志趣。這正和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濂溪先生(周敦頤)以蓮花自喻一樣,作者亦是以梅花自喻。陸遊曾經稱贊梅花“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落梅》)。梅花如此清幽絕俗,出於眾花之上,可是“如今”竟開在郊野的驛站外面,破敗不堪的“斷橋”,自然是人跡罕至、寂寥荒寒、梅花也就倍受冷落瞭。從這一句可知它既不是官府中的梅,也不是名園中的梅,而是一株生長在荒僻郊外的“野梅”。它既得不到應有的護理,更談不上會有人來欣賞。隨著四季的代謝,它默默地開瞭,又默默地凋落瞭。它孑然一身,四顧茫然──有誰肯一顧呢,它可是無主的梅呵。“寂寞開無主”一句,作者將自己的感情傾註在客觀景物之中,首句是景語,這句已是情語瞭。
日落黃昏,暮色朦朧,這孑然一身、無人過問的梅花,何以承受這淒涼呢?它隻有“愁”──而且是“獨自愁”,這與上句的“寂寞”相呼應。驛外斷橋、暮色、黃昏,原本已寂寞愁苦不堪,但更添淒風冷雨,孤苦之情更深一層。“更著”這兩個字力重千鈞,前三句似將梅花困苦處境描寫已至其但二句“更著風和雨”似一記重錘將前面的“極限”打得崩潰。這種愁苦仿佛無人能承受,至此感情渲染已達高潮,然而盡管環境是如此冷峻,它還是“開”瞭。它,“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道源);它,“萬花敢向雪中出,一樹獨先天下春”(楊維楨)。上闋四句,隻言梅花處境惡劣、於梅花隻作一“開”字,但是其倔強、頑強已不言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