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跋 詩經
文章分類:詩歌介紹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狼跋》是《詩經·豳風》篇名。為先秦時代豳地漢族民歌。全詩二章,每章四句。認為此詩贊美周公攝政。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狼跋》
作者:佚名
狼跋其胡,載疐其尾。公孫碩膚,赤舄幾幾。
狼疐其尾,載跋其胡。公孫碩膚,德音不瑕?
《狼跋》註釋:
⑴跋:踩。胡:頸下垂肉。
⑵載:則。疐(zhì):同“躓”,跌倒。
⑶公孫:諸侯之孫。碩膚:大腹便便貌。馬瑞辰《毛詩傳箋通釋》:“碩膚者,心廣體胖之象。”
⑷赤舄(xì):赤色鞋。幾幾:鮮明,毛傳:“幾幾,絢貌。”朱熹《詩集傳》又以為是“安重貌”。
⑸瑕:疵病,過失。或謂瑕借為“嘉”,不瑕即“不嘉”。
《狼跋》意思:
老狼前行踩頸肉,後退絆尾又跌倒。貴族公孫腹便便,腳蹬朱鞋光彩耀。
老狼後退絆尾跌,前行又將頸肉踩。貴族公孫腹便便,德行倒也真不壞。
《狼跋》寫作背景:
從《毛詩序》到清代學者,大多認定此詩所說的“公孫”即“周公”。詩以“狼”之“進退有難”,喻周公攝政“雖遭毀謗,然所以處之不失其常”(朱熹《詩集傳》)。近人聞一多先生則以為,詩中的“公孫”究竟是豳公的幾世孫,“我們是無法知道的”,故隻要將他看作是“某位貴族”即可(《匡齋尺牘》,下引同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