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柯 詩經
《國風·豳風·伐柯》是《詩經》中的一首詩,為西周時期的山歌,全詩二章,每章四句,描述瞭詩人見到一位中意的女子,就央告媒人去說項,終於姻緣得定,安排瞭隆重的迎親禮,把女子娶瞭過來的故事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伐柯》
作者:佚名
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
伐柯伐柯,其則不遠。我覯之子,籩豆有踐。
《伐柯》註釋:
1.伐柯:砍取做斧柄的木料。《說文解字》:柯,斧柄也;伐,擊也,從人,持戈。
2.匪:同“非”。克:能。
3.取:通“娶”。
4.則:原則、方法。此處指按一定方法才能砍伐到斧子柄。
5.覯(gòu):通“遘”,遇見。
6.籩(biān)豆有踐:在古時傢庭或社會舉辦盛大喜慶活動時,用籩豆等器皿,放滿食品,整齊地排列於活動場所,叫做籩豆有踐。此處指迎親禮儀有條不紊。籩,竹編禮器,盛果脯用。豆,木制、金屬制或陶制的器皿,盛放醃制食物、醬類。
《伐柯》意思:
怎麼砍伐斧子柄?沒有斧子砍不成。怎麼迎娶那妻子?沒有媒人娶不成。
砍斧柄啊砍斧柄,這個規則在近前。要想見那姑娘面,擺好食具設酒宴。
《伐柯》寫作背景:
從此詩字面意思來看,這是一首迎親之歌。先秦時代是中國傳統婚姻文化的形成時期。許嘉璐就曾經在《先秦婚姻說略》這一時期稱為婚姻問題的“過渡階段”。周公制禮,用以規范人們的行為。婚姻是形成傢庭的基礎,也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自然倍受重視,同樣被納入瞭禮的范疇,確立瞭聘娶婚的核心體制。“媒氏”也成為專門的官職,掌管“萬民之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開始借助權利途徑進入百姓生活,並形成定式影響後人的婚姻生活。《禮記·郊特牲》:“夫昏禮,萬世之始也。”著重強調經過漫長原始社會時期演化而形成的婚姻,已經成為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是永恒存在的。經過數百年的發展演變,聘娶婚作為一種被社會普遍接受的婚姻制度,逐漸占據瞭社會婚姻的主導地位,成為當時婚姻形制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