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納涼》
文章分類:宋代詩人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納涼》是秦觀的七言絕句作品,這首詩的首句就點明題意:“攜杖來追柳外涼。”人們著到的,是詩人攜杖出戶,來到柳外追尋清涼世界的情景。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全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納涼》
作者:秦觀【宋代】
攜扙來追柳外涼,畫橋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參差起,風定池蓮自在香。
《納涼》寫作背景:
秦觀(1049-1100),字少遊,又字太虛,號淮海居士,高郵(今屬江蘇)人。1085年(元豐八年)進士。曾任秘書省正字,兼國史院編修官等職。因元祐年間(1086-1094)黨爭,屢遭貶謫。早年遊學於蘇軾門下,文辭為蘇軾所賞識。與黃庭堅、晁補之、張耒並稱“蘇門四學士”。尤工詞,婉麗精密。有《淮海集》。
《納涼》鑒賞:
這句連用“攜”、“來”、“追”三個動詞,把詩人攜杖出戶後的動作,分出層次加以表現。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傳達出詩人追尋理想中的納涼勝處的內在感情,實自杜甫《羌村》“憶昔好追涼”句點化而成。這樣,詩人急於從火海中解脫出來的情懷,通過一系列動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現出來。
次句具體指出瞭柳外納涼地方的方位和臨時的佈置:“畫橋南畔倚胡床。”這是一個綠柳成行,位於“畫橋南畔”的佳處。詩人選好瞭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盡情領略納涼的況味。在詩人看來,這也可算“最是人間佳絕處”(《睡足軒》)瞭。胡床,即交椅,可躺臥。陶潛“倚南窗以寄傲”(《歸去來兮辭》),是為瞭遠離塵俗;秦觀“倚胡床”以“追涼”,是為瞭驅解煩熱,都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向往,他們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