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石壕吏
《石壕吏》是一首傑出的現實主義的敘事詩。現在請欣賞學習啦小編帶來的杜甫《石壕吏》的內容。
杜甫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
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
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杜甫 《石壕吏》譯文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裡來強征兵。老翁越墻逃走,老婦出門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麼兇狠啊!老婦人是啼哭得多麼可憐啊!(作者我)聽到老婦上前說:“我的三個兒子去鄴城服役。
其中一個兒子捎信回來,說兩個兒子剛剛戰死瞭。活著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遠不會復生瞭!
(老婦我)傢裡再也沒有其他的人瞭,隻有個正在吃奶的孫子。因為有孫子在,他母親還沒有離去,(他母親)進進出出都沒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婦雖然年老力衰,但請讓我跟從你連夜趕回營去。趕快到河陽去應征,還能夠為部隊準備早餐。”
夜深瞭,說話的聲音消失瞭,隱隱約約聽到低微斷續的哭聲。(詩人)天亮臨走的時候,隻同那個老翁告別。(老婦已經被抓去服役瞭)
杜甫 《石壕吏》創作背景
公元758年,為平息安(安祿山)史(史思明)之亂,郭子儀、李光弼等九位節度使,率兵20萬圍攻安慶緒(安祿山的兒子)所占的鄴郡(現在河南安陽),勝利在望。但在第二年春天,由於史思明派來援軍,加上唐軍內部矛盾重重,形勢發生逆轉,在敵人兩面夾擊之下,唐軍全線崩潰。郭子儀等退守河陽(現在河南孟州市),並四處抽丁補充兵力。杜甫這時剛好從洛陽回華州,途經新安、石壕、潼關等地,根據目睹的現實,寫瞭一組詩,《石壕吏》是其中的一首。石壕,也叫石壕鎮,現在河南三門峽東南。吏,小官,這裡指差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