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 贈花卿
《贈花卿》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約作於唐上元二年(761年)。接下來請欣賞學習啦小編給大傢網絡收集整理的杜甫《贈花卿》。
杜甫詩詞《贈花卿》原文: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隻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杜甫詩詞《贈花卿》譯文:
錦官城裡的音樂聲輕柔悠揚,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瞭雲端。
這樣的樂曲隻應該天上有,人間裡哪能聽見幾回?
杜甫詩詞《贈花卿》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過功,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音樂。杜甫贈此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在中國封建社會裡,禮儀制度極為嚴格,即使音樂,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據《舊唐書》載,唐朝建立後,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訂大唐雅樂,“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這些條分縷析的樂制都是當朝的成規定法,稍有違背,即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杜甫詩詞《贈花卿》鑒賞:
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註傢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隻是贊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有人則認為它表面上看是在贊美樂曲,實際上卻含諷刺,勸誡的意味。
說是語含諷刺,耐人尋味的是,作者並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采取瞭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贊美詩。“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成都;絲管,指弦樂器和管樂器;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裡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音樂效果。“半入江風半入雲”也是采用同樣的寫法: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傢的宴席上飛出,隨風蕩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天白雲間。這兩句詩,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瞭樂曲的那種“行雲流水”般的美妙。兩個“半”字空靈活脫,給全詩增添瞭不少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