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早秋 李白
文章分類:唐代詩人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太原早秋》是唐代詩人李白寫於唐玄宗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的一首五言律詩。詩歌通過對早秋自然環境的描寫,表現瞭詩人羈旅他鄉,時時刻刻不在思念著自己的傢鄉和親人。學習啦小編為大傢整理瞭這首作品的原文和意思,希望大傢喜歡。
《太原早秋》
作者:李白
歲落眾芳歇,時當大火流。霜威出塞早,雲色渡河秋。
夢繞邊城月,心飛故國樓。思歸若汾水,無日不悠悠。
《太原早秋》意思:
秋色漸漸濃鬱,花兒都在睡覺,秋燥如火。
秋霜早早地從北方來到這裡,北方的雲也把秋色帶過瞭汾河。
夜夜秋夢都纏繞著邊區太原上空的月亮,而心卻隨著月光回到瞭故鄉的綺樓上,她的身傍。
思念傢鄉的心就象這綿綿不斷的汾河水,無時無刻不在悠悠地流向傢鄉。
《太原早秋》註釋:
太原:即並州,唐時隸河東道。
歲落:光陰逝去。眾芳歇:花草已凋零。
大火: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心宿。《詩經·七月》“七月流火”即指此星。這顆星每年夏歷五月的黃昏出現於正南方,位置最高,六七月開始向下行,故稱“流火”。時當大火流,即時當夏歷七月之後。張衡《定情歌》:“大火流兮草蟲鳴。”《圖書編》:“大火,心星 也。以六月之昏,加於地之南,至七月之昏,則下而西流矣。”
塞:關塞,指長城。李白北遊曾到雁門一帶的關塞上。秋天瞭,他想到塞外,當早感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