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花的古詩:《大林寺桃花》
文章分類:詩句美文
你也會想看的:關於優美流行的現代詩歌精選

詩的背景:該詩隻有短短的四句,從內容到語言都似乎沒有什麼深奧、奇警的地方,隻不過是把“山高地深,時節絕晚” 、“與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節候,做瞭一番紀述和描寫。但細讀之,就會發現這首平淡自然的小詩,卻寫得意境深邃,富於情趣。
《大林寺桃花》
朝代 :唐代 作者 : 白居易 類型 :山水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鑒賞
詩的開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兩句,是寫詩人登山時已屆孟夏,正屬大地春歸,芳菲落盡的時候瞭。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瞭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從緊跟後面的“長恨春歸無覓處”一句可以得知,詩人在登臨之前,就曾為春光的匆匆不駐而怨恨,而惱怒,而失望。因此當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沖入眼簾時,該是使人感到多麼的驚異和欣喜。詩中第一句的“芳菲盡”,與第二句的“始盛開” ,是在對比中遙相呼應的。它們字面上是紀事寫景,實際上也是在寫感情和思緒上的跳躍 —— 由一種愁緒滿懷的嘆逝之情,突變到驚異、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開頭,詩人著意用瞭“人間” 二字,這意味著這一奇遇、這一勝景,給詩人帶來一種特殊的感受,即仿佛從人間的現實世界,突然步入到一個什麼仙境,置身於非人間的另一世界。
正是在這一感受的觸發下,詩人想象的翅膀飛騰起來瞭。“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詩人想到,自己曾因為惜春、戀春,以至怨恨春去的無情,但誰知卻是錯怪瞭春,原來春並未歸去,隻不過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樣,偷偷地躲到這塊地方來罷瞭。